成功案例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成功案例
>女人給男人什么,才是男人真正想要的?
女人給男人什么,才是男人真正想要的?
瀏覽次數: 721日期:2023-12-08
上次,我們寫了一篇《男人不愿為你付出,歸納起來無非是這6個原因》的文章,提到了其中一個原因是夫妻感情濃度低。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提高夫妻之間的感情濃度。在感情里,我們常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他愛我嗎?”“他愛我有多深?”感情濃度高,就說明對方對你愛得深;感情濃度低,就說明對方不夠愛你。感情濃度,決定了他對你的愛的深淺、也決定了他會愿意怎么去愛你,他是否會愿意為你付出……現在過節日他都不送我禮物,也不特意陪我了、我跟他說話他總是走神、我們會發現,感情里絕大部分的問題,都源于兩個人的感情濃度不夠高。有人會說,結婚那么多年,都老夫老妻了哪還可能像熱戀中的小情侶那樣濃情蜜意?是啊,感情濃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相處的熟悉感,隨著生活瑣事的擠壓、隨著很多主觀的、客觀的因素逐漸變淡、被轉移、被消磨。但即便如此,仍不乏有很多夫妻,相互之間保持了一輩子的愛意。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如何在感情平淡期,提升感情的濃度?
感情里很多這種“我愛的人不愛我”或者一方對另一方“沒感覺”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需要考慮到,自己的長相、性格是不是對方喜歡的類似,如果不是,那就要從其他方面入手。打蛇打七寸,要想讓一個人喜歡上你,我們要抓住主要環節。而情緒就是感情里的核心,如果你能夠讓對方的情緒產生起伏,占有他的注意力,那么就能讓他對你產生這種所謂的“感覺”。人以類聚,物與群分。三觀不同的人很難長久,同時也難以同頻。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夠和自己同頻共振的人,我們稱之為靈魂伴侶。顧名思義,靈魂伴侶是那個和你的靈魂有相同質地的人,你們有相同的三觀、相同的興趣愛好,甚至是相似的性格。事實上,真正的靈魂伴侶從來無需刻意營造同頻共振的感覺,一切都會在不經意間自然發生。而對于三觀不同、愛好不同的兩個人來說,在一起的時候就總覺得缺點火候,那怎么辦呢?很多人都會想到的一個方法是去和對方建立共同話題,去學習、了解對方喜歡的東西,但其實除了這樣稍微費力的方法以外,也有捷徑。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并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巴納姆話術由此而來,也就是指,在聊天中利用一些籠統性的語言給到對方一種“你很了解我”的感覺。比如在他講述某一種經歷的時候給予附和性語言,“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span>比如猝不及防地對他的某一個愛好或者特點,進行分析,“你看起來很陽光的樣子,其實心里也受過傷””你總是獨來獨往,但其實你的心里很渴望有個人能夠懂你““你雖然看上去大大咧咧,但我能感覺到你的內心很細膩?!?/span>這樣說,會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在被人關注的,而且,你好像還很了解他。這會讓他的大腦不由自主地被你占據,想的、念的都是你。同時,能夠打破他對你的戒備心,讓他毫無防范地愿意對你打開自己心里那扇門。婚姻可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可以是花前月下詩詞歌賦。事實上只有這兩種模式相互結合,婚姻的幸福指數才會高。浪漫是愛情的代名詞,更是女人對愛情的全部渴望,只是到了婚姻里,我們需要考慮更多現實的東西,但這并不代表,浪漫需要徹底退出婚姻生活。相反,好的婚姻需要夫妻雙方都保持一定的、恰到好處的浪漫主義情懷。浪漫可以是在特定節日里為對方精心準備的驚喜、可以是香檳紅酒、燭光晚餐,也可以是夏天里的西瓜、冬天里的圍巾、被窩里的悄悄話、疲憊時的一個擁抱、對話時的注視……你發現了嗎,前者建立在經濟基礎和激情上,后者則更多的是相處中的用心和溫柔、是一種建立在舒適感下的相互依賴和習慣。浪漫需要的不是金錢、甚至不需要激情,而是一顆恒心,一種溫情、一種日復一日的相互滲透,是一種不因歲月流逝、不因熟悉感代替了新鮮感的牽掛。只有日復一日、一如既往地去“看見”,去關注對方,才能在相處中源源不斷地發現不一樣的彼此,產生源源不斷的新鮮感和樂趣。夫妻之間經常相互贊美,能夠潤滑彼此的關系,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能夠增強彼此的親密感。想要你的贊美能夠讓對方深信不疑,并且產生深刻的情緒感受,就需要把贊美具體到某一件事和某一個點上。比如:“老公你擦桌子的時候,那個一絲不茍的小表情好帥哦?!?/span>比如,“老公你抱我的時候,超級有安全感的?!?/span>當然,不是所有的夸贊都需要用高音調、用嗲嗲的聲音來說,也可以很輕柔地表達,最重要的是要真實,而不浮夸。不少人會覺得結婚以后,就像被束縛住了一樣,沒有以前那么自由了,做一些事情總是受到對方的制約,那么長此以往,就很容易產生矛盾。差異是很多夫妻之間都存在的,但這只是一種狀態,卻并非是一種問題。很多夫妻會對彼此生活上的一些習慣挑三揀四,從而引發矛盾、爭吵,很多人甚至因為生活瑣事大打出手或者導致感情破裂。很多夫妻一吵架就想要爭論出誰對,誰錯,但其實,我們沒有辦法從客觀層面上去判斷誰對誰錯,誰需要改,誰需要聽誰的。我們真正需要學會的是去尊重和接納。允許對方是這樣,允許對方有這樣那樣的想法。《愛的五種能力》中提出,允許是愛的五種能力的其中一種。對待愛人,我們需要去尊重他的特點、習慣,需要去允許他是這樣的、允許他喜歡這樣、那樣,有了允許,才能給對方做真實的自己的機會。愛不是去要求對方、束縛對方、改變對方,而是給對方更多的空間,去做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這會讓兩個人之間產生聯結感。當兩個戀愛中的人情到濃時,我們常常會看到他們在相處中展現出不會在其他人際關系中展現出來的一面。比如一個男人開始喜歡說疊詞、喜歡對你撒嬌、比如一個女人開始變得嬌羞、溫柔、熱烈、活潑和明媚。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也不是所有的戀人、夫妻間都能相互看見對方的內在小孩。那是因為在無法確認安全的情況下,我們自動開啟了防御機制,將自己包裹了起來,譬如戀愛時的矜持、害羞、不敢進一步親密。而當我們去能夠逐漸確認在對方這里,我們是安全的,我們就會愿意對對方展現自己內在小孩的一面,比如撒嬌、變得孩子氣。夫妻之間,能夠相互看到彼此的內在小孩,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彼此,能夠建立起深刻的聯結。這會促使你們建立起一段真實深刻、毫無保留的關系。哪怕時間流逝,也能夠始終保留著堅實的情感紐帶。愛情的發生可以是順其自然,也可以是水到渠成,這意味著,相愛,是一種能力。最后,我想用書籍《愛,需要學習——如何擁有高質量的親密關系》的前言作為結尾,